为什么“国学热”持续升温?

时间:2022-08-22 21:47:57 | 浏览:2426

绝大多数人与国学的交集更多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上,本文也将在此范畴内展开。小朋友们着汉服、学礼仪,感受国学魅力。新华网王彪摄“

国学的概念太大,大到只厘清这个概念就能写本书;国学的概念又太小,小到音韵、训诂、校勘等“小学”科目也是“国学”。绝大多数人与国学的交集更多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上,本文也将在此范畴内展开。

小朋友们着汉服、学礼仪,感受国学魅力。 新华网 王彪摄

“每天三分钟,国学童子功。”随着这句脆生生的童语成为越来越多宝爸宝妈和“小宝贝儿”的口头禅,“凯叔”火了。5年前,前央视主持人王凯以“凯叔”的形象推出经典故事、国学知识等音视频产品。如今,“凯叔讲故事”已成为许多孩子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体验”。

从早些年《百家讲坛》引领经典研读热潮,到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国学热”也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这背后,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折射出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流传千百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人文精神,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启发,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

涵养民族根与魂

“这都‘9102’年了,还谈国学呢,早过时了!”现实生活中或者网络空间里,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过这样的声音,但这无法掩盖绝大多数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热爱程度越深。

为啥?“国家发展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把根扎深。这个根就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热’升温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根,然后发芽,开花,结果。”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如是说。

蒙曼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郭晓璇摄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植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为人处世的哲学。礼义廉耻、见贤思齐是我们从小就懂的道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君子处事的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老祖宗早就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老子说道法自然,荀子讲天行有常,都是在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就一定井水不犯河水。在孟子和韩非子看来,只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不涸泽而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就好。

优秀传统文化,契合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法者,治之端也”“人无信不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封面。 资料图

优秀传统文化中,更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他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2015年2月出版发行以来,《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已加印数十次,累计发行200多万册,被译成英、法、俄、日、葡等14种版本;2018年出版的第二辑也已发行近100万册。

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情感归宿,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广泛的认知共识,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当下依然具有生命力、创新力。这既是“国学热”升温的内因,也从源头上说明“国学热”升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花香皆缘内外因

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有用”是内因,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的兴起则是“国学热”不断升温的外因。

仓廪实而知礼节。多年平稳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国学热”升温的重要前提,但只有前提还不够。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院就曾有相应的研究机构。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高校也纷纷建立国学院、研究所等,这为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营造国学研究氛围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广阔的平台。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17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尤其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多年来,党和国家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一以贯之,一系列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出台、落地,成为“国学热”持续升温的催化剂。

当然,“国学热”的升温,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还是因为她的“大手笔”,2019年,那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又火了。连同去年捐赠的1857万元,她将毕生积蓄3568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南开大学。她就是叶嘉莹,那位“除了诗词,别无所长”的老人,那位笑称“自己是中国古典诗词不可救药的苦行僧、传道士”的学者,那位不少人心目中“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

今年是叶嘉莹归国执教40周年,叶嘉莹在海内外教书育人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的许多学生业已成为加拿大、美国及港台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她和她的弟子,在五湖四海的学生心中,种下中国古典诗词的种子,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律动。

在内因、外因联合驱动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墙内开花墙外也香,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不仅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也为中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雅俗共赏巧转身

今年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催生文化综艺市场百花齐放。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化综艺节目轮番“霸屏”。据统计,2017年,约有50档文化类综艺节目播出,2018年突破了70档。

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00后”古典才女武亦姝,还是“租住床位仰望星空”的外卖小哥,抑或是“四季元老”、北大工科博士陈更,这些普通人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坚守,带给全国观众温暖与感动。

问及《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和打动人心的理由,节目评委蒙曼说:“中国人是背着‘床前明月光’长大的,节目唤醒了中国人身上的文化记忆,激活了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兼CEO王凯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 于凯摄

“国学热”的升温,不只是“大宝贝儿”的文化狂欢,也是“小宝贝儿”的文化盛宴。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王凯与团队打造的《凯叔·声律启蒙》《凯叔西游记》《凯叔·三国演义》《凯叔·诗词来了》等IP产品,让“凯叔”实力“圈粉”,一夜“出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只是开了一扇窗,希望孩子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王凯说。

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火爆、传统文化产品走俏,既是“国学热”的表现,又反过来助推“国学热”持续升温。新时代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注重雅俗共赏,在与市场和受众的良性互动中,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完成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华丽转身。

天下大同情怀深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了中华儿女,也孕育了中国开放、包容、共赢的大国气度和博爱胸怀,为全世界和全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君子和而不同,国之相交亦如是。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与会期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同与会国家代表友好协商,会议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并遵循的基本准则。今天,当我们回看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

5月25日,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乌克兰赛区决赛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一名选手在才艺表演环节进行书法表演。 新华社记者 陈俊锋摄

达则兼济天下,“一带一路”倡议开启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6年来,“朋友圈”越来越大,释放的红利越来越足。据统计,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同共建国家的贸易总额超6万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一带一路”不是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和谐共鸣。这既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智慧,也是和和美美、美美与共的胸怀。

天下大同,中国为全人类前景提出中国方案。

2013年3月,习近平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首次出访,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当今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对于这一理念,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直言,“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中国人素有“天下”情怀。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我们仿佛看到古人大同世界的构想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引领世界前行的光辉。

今天,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下,当我们在讨论国学的时候,究竟在讨论什么?之于即将启智的孩童,国学是“人不学,不知义”;之于努力奔跑的中国人,国学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于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国学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之于全人类、全世界,国学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天下大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跨越数千年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绝非“药方只贩古时丹”,它将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奔跑追梦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绝的精神动能,它将与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世界、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来源:人民网)

相关资讯

国学菜根谭取名:240个菜根谭里聪明上进、奋发自强的名字

江南易林从《菜根谭》中精心整理了240个宝宝名字,个个富有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对宝宝人生很有帮助,家长朋友不妨阅读下文,获得取名灵感。“嘉苗”也就是好苗子,有成人成才的寓意,父母给宝宝取名“嘉一”便是希望宝宝能够见贤思齐、积极上进,向优秀的人学习,长大以后能够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

到底什么是国学,一场与学术无关的盛宴

“国学热”,一场与学术无关的盛宴。许多学者呼吁不要忘本,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上各种宣传,激起了社会大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20多年过去,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在持续的国学热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力量。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经典?当

为什么要学国学?

今天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国学馆开馆的大喜日子,虽然我身在香港不能参与盛事,但精神上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开馆的喜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国学馆开馆庆典上的致辞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新生儿起名:这些出自哲学名著菜根谭中国学名,个个好听儒雅

《菜根谭》是一部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的奇书,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文辞对仗工整、优美简练,还具有深邃丰富的寓意。而《菜根谭》因为具有陶冶性情、使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被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本心灵指导书。在为孩子取

400个国学女孩名:个个充满人生智慧,为宝宝美好人生护航

如果说男孩需要一个霸气好听的名字渲染男儿意气,那么女孩就更需要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名字彰显女孩气质。参考国学经典起名就是一种为女孩取名的方式,国学以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诗词文化、儒家典籍、骈文诗赋等一系列典籍,充满了古典气息,也充满了人生

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国学经典《周易》原文及译文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乾卦(乾为天)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

什么是国学?

刘梦溪/文以前讲“国学”,对国学的内涵外延,没有阐述清楚,或者虽有所说明,但在学理上论证不足。其实,“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何为国学

这个问题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讨论,当年的新文化运动先驱甚至要求废除汉字~全盘拉丁化 如今看来岂不好笑,文化的传承当有可以记载的文字,而汉字才是整个华夏。近几年的国学热,让很多机构打着国学的名义实行圈钱的勾当,何为国学,何为传承,如何做国学传承。

书评丨永强:先秦源头的国学观照

《韩非与法治》图书封面。先秦源头的国学观照一一夏海先生国学新著《韩非与法治》读后文/永强国学大家夏海先生在繁忙的党政要务之余潜心国学研究,探经论道,在探索与践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今按照自然规律退休了,但他依然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文化家

国学常识基础知识大全,小学到高中都适用

语文老教师总结:国学常识基础知识大全,小学到高中都适用!自古以来,语文就是一门非常博学的科目,所以也常有“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一说法。学识渊博的人定来都是非常成功的,这和他们从小饱读诗书有很大的关系。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广东旅游网乐山新闻头条网辽宁旅游网数字能量研究中心信用征信资讯网朋友圈说说网三亚旅游网株洲新闻头条网宁德新闻资讯网奥运会资讯网贺州新闻资讯网新疆旅游网今日芜湖西点蛋糕烘焙网世纪数藏NFT今日朔州玉溪新闻头条网永州新闻头条网柳州新闻资讯网汽车轮胎批发信息北方稀土A股遂宁头条新闻网金华新闻资讯网广西旅游网南充新闻头条网高尔夫球运动网天天基金资讯网四川旅游网世界杯资讯网梧州新闻资讯网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十二生肖取名用字宜忌、猪名字女宝宝取名、属猪女孩名字大全洋气、属猪取名禁忌偏旁、属猪起名忌讳的50个字、属相猪取名不宜用的字、属猪取名禁忌、属猪起名宜忌用字、十二生肖起名大全、生肖起名大全免费、宝宝在线起名器、在线起名神器网站。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 cecezi.cn©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