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12:26:15 | 浏览:1038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前言
在还没有接触国学这门课程前,我就将国学和语文混为一谈,我一直以为国学就是语文,就是简简单单的读背记,经过将近一学期的认识,我才认识到国学不等同于语文,国学的魅力何其之大,和中国的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语文是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所以说,国学和语文有较大的差异和区别,在学习了国学课程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有些坐井观天,根本没有了解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简单的来说,我们学习国学,不但可以传承传统文化,更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习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使我们有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心见性。
《国学》开堂第一课并没有直接讲述课本中的文章,而是让我们了解开设《国学》这门课程的意义,与我们现实生活相结合,我想这也是能够吸引我并让我爱上它的地方,不再是像曾经语文那样只是浅层次的学习文章内容让我们读背记,而是这样通俗易懂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从我个人来说,就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关于信仰,一个人可以没有理想,但却不能没有信仰。中国的文化可以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到了如今我们这个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够拾起文化传承和古代经典名著,我想大多数都不了解国学的本质和内涵,这就是文化传统与时代的断裂。因此,我们不但要有自己文化的信仰,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国学经典中更是蕴藏着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做人的立身处事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信仰。
其次是对国学和孔子思想核心的理解,课本开篇序言便讲到国学的目的,便是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想这就是国学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课文开篇便讲到孔子,也就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当然,对于孔子,我们都有大概的了解,他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被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虽然孔子的政治生涯非常的曲折,但他所秉承的思想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告诉人们要担得起,道家告诉人们要放得下,佛家告诉人们要想得开。这就是三者的不同。孔子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仪来约束人们,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礼治。他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更体现了儒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然后便是对于学习的理解,对于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古人早已有认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是汉朝哲人王充的理论,近代英国学家培根也强调这样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而古代孔子早早的便强调学与思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学习应该是海纳百川。国学经典里的知识就像陈年佳酿一样,越品越有味道。也就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位,经得起时光而传承至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负。因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更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所在。
最后对于仁、孝、君子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常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仁人安于仁道,有智慧的人,懂得仁的益处能够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告诉我们,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合理科学的判别喜爱别人憎恶别人,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甚至为了追求仁德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杀身以成道。
孝道历来就是人们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中华传统的美德之一,孝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伦理道德。《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尚书》上对孝的解释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也要敬爱兄长。古语有“德为成事之本,而孝为入德之门”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而一个人是否有优良的品德,首先要看他是否以孝为先为重。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孝,何以别乎?”当然孝顺父母不单单只是赡养,更重要的是陪伴,父母养我长大,我陪父母变老,陪伴就是给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重视以内在的道德约束的力量 规范个人言行及集体和国家的作为。而这种文化必定以人为载体,体现在儒家文化中的这类人便是“君子”,“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于“仁”、“知”、“勇”,修身、齐家、治国皆有涉及。可以说君子就是品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一类人。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君子,但我们可以向君子靠齐。君子的观念对现在也深有影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它不仅可以约束我们的行为习惯,更能时刻提醒我们是否合乎君子之道。
可以说国学不单单只教会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些经验和道理,学习国学不仅可以汲取修身、做人、治学的道理,也会教会我们如何去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更能将中华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有网友给我留言说我把国学讲成养生国学是对国学的简单化,有的言辞还比较激烈,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几个体操动作,把国学和养生联想在一起很不合适。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在留言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含蓄,有的是怀疑。
学习国学一般分两类,古时候就已经给区分好了八岁入学先学小学,十五岁以后才学大学。象诗词歌赋书法之类属于文化课属于小学范畴,可以满足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学四书五经,属于社会人文伦理学,古代政治哲学。
11月15日下午,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斌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回顾中
12月24日,仁和区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读书班暨十二届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会议。区委书记班宏作主题宣讲报告暨开班式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省委书记彭清华莅攀宣讲
“知希”可以理解为知书达礼、希世之才,江南易林认为“知希”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博学多才、智慧聪颖,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生活美好幸福。“君儒”可以理解为儒雅有风度的翩翩君子,江南易林认为“君儒”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彰显男孩文质彬彬的气质,寓意宝宝勤勉好学、硕学通儒、品德突出、才华横溢。
国学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虽然关于国学的定义还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学经典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岁月洗礼,
新生儿起名不仅是一门大学问,取名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有些家长偏爱诗词取名,因为诗词有诗情画意之美;有些家长偏爱国学取名,因为国学充满文化内涵......不得不说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取名方法,参考什么样的文学书籍,都是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朗朗上口、寓
如果说,想要了解国学,那要如何下手?我这里把国学分成了两大类,一个叫“玄学”,一个叫“心学”。这里的心学与王阳明的“心学”不是一个,但又有些相同之处。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知行合一”,讲的是“致良知”,“博文”是“约理”的功夫,
中国的古典学问一般来讲是不讲分科的,儒者讲的是“万能博士”,也就是什么都懂,要是摸着哪一物不懂,可真是横竖睡不着觉,将自己视为“儒者之耻”的。曾国藩曾经将学术分为:1.义理,也就是义理之学。但是总着来讲,中国的学问者还是各有专长,各有专精的。
在中国古代,国学所指的是官方开设的高等学府,例如:太学、国子监等均属国学。从字面意义进行理解,所谓“国学”就是我国,也就是中国的学问。近年来我国兴起“国学热”,但许多人虽口口声声地尊奉国学,却不明白“国学”的本意和由来是什么。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从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专家讲座等方面多次听到了学习“国学”一词。所谓“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创造的全部的文明财富和精神财富。学习国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随着国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解读国学。像傅佩荣、曾仕强等台湾教授纷纷登上百家讲坛解读国学。我们学习国学的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困惑。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暑假期间,不少医院都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在家长群众引发了持续的热议。因为太过火爆,近期的号源已经全部约满,真可谓是“一号难求”。有家长说,要是早些开设这个门诊,孩子也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作者|夏小雨01孩子学习不好竟然能够看门诊。
日前,云城区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云城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作出部署,在全区广泛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将会议精神落实到“为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作出云城新贡献、彰显云城新担当”的奋斗目标中来。区委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