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4 12:26:00 | 浏览:748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巧妙恰当地用典使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同样,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典故来替代大白话,就如同给文章加上魔法,让文采直上一个台阶。从本期开始小编为大家带来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感受古人笔下的用典之美,积累写作中的词汇素材。
01
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刘禹锡《泰娘歌》
02
比翼鸟、连理枝
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03
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有网友给我留言说我把国学讲成养生国学是对国学的简单化,有的言辞还比较激烈,认为养生就是简单的几个体操动作,把国学和养生联想在一起很不合适。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在留言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含蓄,有的是怀疑。
“知希”可以理解为知书达礼、希世之才,江南易林认为“知希”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博学多才、智慧聪颖,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生活美好幸福。“君儒”可以理解为儒雅有风度的翩翩君子,江南易林认为“君儒”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彰显男孩文质彬彬的气质,寓意宝宝勤勉好学、硕学通儒、品德突出、才华横溢。
国学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虽然关于国学的定义还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学经典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岁月洗礼,
新生儿起名不仅是一门大学问,取名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有些家长偏爱诗词取名,因为诗词有诗情画意之美;有些家长偏爱国学取名,因为国学充满文化内涵......不得不说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取名方法,参考什么样的文学书籍,都是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朗朗上口、寓
学习国学一般分两类,古时候就已经给区分好了八岁入学先学小学,十五岁以后才学大学。象诗词歌赋书法之类属于文化课属于小学范畴,可以满足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学四书五经,属于社会人文伦理学,古代政治哲学。
如果说,想要了解国学,那要如何下手?我这里把国学分成了两大类,一个叫“玄学”,一个叫“心学”。这里的心学与王阳明的“心学”不是一个,但又有些相同之处。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知行合一”,讲的是“致良知”,“博文”是“约理”的功夫,
中国的古典学问一般来讲是不讲分科的,儒者讲的是“万能博士”,也就是什么都懂,要是摸着哪一物不懂,可真是横竖睡不着觉,将自己视为“儒者之耻”的。曾国藩曾经将学术分为:1.义理,也就是义理之学。但是总着来讲,中国的学问者还是各有专长,各有专精的。
宝宝起名字注意,一要结合出生时间;二要结合姓氏;三要结合国学文化。三项结合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三项条件满足一个好名字。 不是名字好听就适合所有人。这里从国学文化诗词中精选一些名字,不仅很有特色和韵味,而且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良好的
近年来,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前两年央视的《诗词大会》包括近来的《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既让我们感受了中国文化历史之美,又让我们看到那些徜徉在书海里的女孩气质是多么的优雅。不得不说,智慧与涵养是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的,也不得不说,这样饱读诗
传统国学文化,四书五经之首——《周易》很久之前我就在学习《周易》,并对其着迷。这部著作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起源,其中包含太多太多的知识。我希望把《周易》的分享也做成一个系列吧,就像古琴的学习一样。
传统文化与国学,这两个词我们日常生活中间都在用。为什么?太多人打着国学的旗号骗钱,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国学的形象很不好。怎么办?
从本期开始小编为大家带来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感受古人笔下的用典之。同样,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典故来替代大白话,就如同给文章加上魔法,让文采直上一个台阶。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巧妙恰当地用典使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
张登军《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在学术界,有“不学《论语》不足以谈国学,不学《论语》不足以谈中华传统文化”的说法。一部《论语》,从古至今历代学者的注释书籍超过3000种。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经典,应该怎样去正确认识并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杭州9月20日电(童笑雨)跨泮池、拜孔子、点朱砂……9月20日,在浙江杭州孔庙,一群身着汉服的“10后”,在引导下完成了“入泮礼”。看着孩子们新奇的模样,杭州西湖国学馆执行馆长周媛媛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国学体验,更是一次
时间:2022年8月2日中午地点:乐清白石街道玉甄社区晓京艺术馆尹学军:看冯总这里,磁器书画,琳琅满目,可谓“宋韵文化”之一隅。宋志胜:那今天能否聊点“宋韵文化”?郑祥汉:为啥就聊“宋韵文化”?宋志胜:因为浙江省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