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风不磨意——香港送别国学大师饶宗颐

时间:2022-12-14 19:01:49 | 浏览:2450

巨星陨落,国学大师饶宗颐2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28日,公众致祭和追思送别仪式在香港殡仪馆内灵堂举行,供人们作最后的告别。各界致送的花圈满满排列于殡仪馆内外,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与敬意。主色白色灵堂内,台上铺满白花,在烛光下更显肃穆。容

巨星陨落,国学大师饶宗颐2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28日,公众致祭和追思送别仪式在香港殡仪馆内灵堂举行,供人们作最后的告别。

各界致送的花圈满满排列于殡仪馆内外,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与敬意。主色白色灵堂内,台上铺满白花,在烛光下更显肃穆。容纳数百人的厅中,陆续有各界人士前往致祭,亲友压低啜泣的声音,不时以手帕拭去眼角的泪水。

灵堂遗照两侧,挽联分别写有“宗风不磨意”“颐德自在心”,这源自饶宗颐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其中“不磨”正意指“不朽”。

追思送别仪式上,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说,古人曾为“不朽”定下了三个标准:立德、立言、立功。饶公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他高尚的品德行谊,一直是学人楷模;其治学勤奋专注、不旁骛、不挂碍,因此成就颇多,论文逾千,专书过百;他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文明与世界诸文明的对话、互鉴、共融。

这也着实贯穿了饶宗颐的一生,生于潮州的他从孩童时的秉承家学、饱览群书、自学成家,到不断触类旁通,钻研文、史、哲、艺各个范畴,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一直以来,学界、公众赠予其的赞誉无数,他始终不改初心,淡然处之。

饶宗颐喜画荷花,笔下荷花自成一格,有“饶荷”之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在她看来,饶公与荷花,同样是君子的象征。饶公一生献身学术文化的不朽精神、谦逊敦厚的真挚品格、诚礼待人的高尚情操,正是君子的完美写照。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黄兰发说,饶宗颐先生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成就非凡;对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显著;贡献国家和民族,品格高洁。他并表示,为失去这样一位文化大师而深感惋惜。

90岁高龄的法国汉学家汪德迈上世纪60年代被派往香港大学学习,师从饶宗颐。他在追思会上坦言,自己一生中最幸运的就是拜饶公为师。饶先生身上带着中国人文思想中最珍贵的那部分东西:文学方面,用表意文字书写内涵丰富的文献;道德方面,有着君子人格的修为。

大殓仪式随后举行,亲友依次瞻仰饶公遗容,鞠躬以寄哀思。棺木中的他面容依旧清瘦,表情详和,仿佛只是安睡。

封棺过后,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黄兰发等8人扶灵。在公众不舍的目光下,灵柩被移放至灵车,横跨他居住数十年的香港,送往昂坪宝莲禅寺举行荼毗仪式。

遗体入炉,最终告别的时刻到来。高僧大德诵经过后,人们手持白花,肃容列队,依次行过,鞠躬作别一代国学大师。

宝莲禅寺不远处的心经简林,是由38条木柱组成的大型户外木刻群,每根木柱上都刻有饶宗颐所书的《心经》经文,自然不工,令人感到平静祥和。治丧委员会一位委员告诉记者,丧礼安排亲友行于简林之间,让他们得以共同向饶公作最后的致敬。

决定在天气潮湿的大屿山选用易腐的木柱,饶公生前曾如此解释:这世界上有甚么是不会坏的?人也会朽迈,况且木条。

然而百年悠悠,饶宗颐却以自己的一生留给世间“不磨”的背影。斯人已逝,风范犹存。简林四旁,哀痛的亲友肃立,细细倾听李焯芬追忆饶公的人生哲学。或许此刻在他们心中,世界上有些事真的可以不朽。(记者 杨喆)

相关资讯

纪事|四大导师聚散,清华国学研究院兴衰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

享誉天下的国学大师,竟然还是个段子手

他是国学大师,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狂傲狷介,脚踢蒋介石,口骂沈从文。他吸食鸦片,解放后又彻底戒除。这个其貌不扬,消瘦羸弱的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研究庄子的专家。曾历任北

国学大师-冯其庸

冯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市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无冕的国学大师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文怀沙、曾仕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显学”

黄侃:一生无著作,却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连鲁迅都自叹不如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被严重滥用的词汇,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似乎随便拎出来一个文人,都敢叫“国学大师”。但实际上,在学界真正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学者并不多,而黄侃则是其中翘楚,可谓举世公认,含金

发奋养生的国学大师钱穆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的钱穆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之称。追溯其家族历史,祖父37岁就病故,父亲仅活到41岁,长兄亦英年早逝。“三代不寿”的隐痛,让钱穆由衷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从此立志养生,功夫不负有心人,

十大国学大师评选,这个榜单和排名,您怎么看?

小编按:国学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搞了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十大国学大师”按票数分别为: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王国维当选国学大师第一人,第二是钱钟书,第三是胡适。鲁迅入选,而且排

国学大师——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郭沫若凭什么入选国学大师?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国学大师陈寅恪:留学多年连个文凭都没混到,靠走后门进清华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桂林旅游网张晋影迷网雁荡山旅游攻略嘉峪关旅游攻略清远新闻资讯网欧阳娜娜歌迷网今日芜湖塞浦路斯旅游网平遥古城旅游攻略江门新闻媒体网美津浓球杆巴菲特股神故事网易经国学起名网自行车之家面膜资讯网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十二生肖取名用字宜忌、猪名字女宝宝取名、属猪女孩名字大全洋气、属猪取名禁忌偏旁、属猪起名忌讳的50个字、属相猪取名不宜用的字、属猪取名禁忌、属猪起名宜忌用字、十二生肖起名大全、生肖起名大全免费、宝宝在线起名器、在线起名神器网站。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 cecezi.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