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9:05:26 | 浏览:142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是谁也躲不过去的名利场。在如今浮华的社会里,我们见惯了戴着各种头衔的“荒唐”大师,有某某协会的会长,有某某领域的专家,也有不少自诩为“国学大师”的藉藉无名之辈。
我记得季羡林先生还在世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请求把他头顶上的三个桂冠给摘掉,其中份量最高的一个就是“国学大师”。对于季老而言,这顶桂冠是他理所应得的,但他却总觉得自己担不起这个名号。
和季老比起来,另外一个常常被称之为“国学大师”的文怀沙就有些黯然失色了。
人红是非多,大树更招风。前些年在学术界红极一时的文怀沙身上有着无数耀眼的光环,但也有着不少文化界对他的质疑之声,而质疑的焦点无非集中在,他到底算不算上一位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毕竟在那段时期,那些生在清末民初,长在民国,见证了中国最为沧桑的那段岁月们的真正大师,渐渐地离我们远去。
这是文化和科学界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到了青黄不接、人才凋敝的重要阶段。曾经也经历过那段时期,小有名气的人也一一被抬了出来,戴上了大师的桂冠。文怀沙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文怀沙之所以被一些学术界中的人追着不放,恐怕也是他身上有着太多为人诟病的地方,而且都不太好解释,也让人无法去反驳。其中关于他的年龄问题,就引起过极大的争议,以至于他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
文怀沙在多次场合中公开表示自己与钱钟书先生同年,两人还有过一段交情甚密的日子,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渐渐疏远了对方,从此不复往来。钱钟书夫妇对此没有评价过,至于真假便也是无从可知了。
只不过解放以后,文怀沙在北京落户的时候,户口上填的出生日期是1920年,远比他自称的1910年小了10岁之多。其实这点别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不少的知名人士都曾出来为文证明,用各种各样的证据来验证他是生于1910年。
其实无论是10,还是20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只不过是享年108,还是享年98而已。
其实文怀沙的一生还是有所建树的,而且经历也颇为丰富。他的启蒙老师乃是民国著名女诗人徐自华先生,后来又追随章太炎先生。这也为他后来一直在诗词歌赋的领域中前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文怀沙一生也写了不少的著作。年轻时候的他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活跃在不少的地区,经常有诗文发表在报刊之上,后来才参与到地下工作当中,在报社担任编辑等职。只不过他为人稍微有些虚伪,一直为不少人所诟病。
解放以后,他还有过一段时期的牢狱之灾,也曾在十年动荡当中参与了不少的活动。对于过去的错误,他也有为自己开脱的时候 ,出于保护他人的目的,不得已而为之。是否是如此,当然只有他和当事人才心知肚明。
后来在《楚辞》、鲁迅的文章中都发表了不少的见解。甚至有人称赞他为“楚辞第一人”,只不过后来有人发现,他的文章和观点有不少是东凑西拼而来,毫无自己的思想价值。很多人反对称他为国学大师,也基本上是出于这一点,因为他的作品毫无学术性和研究性。
不过文怀沙的作品可不少,他的诗词歌赋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介之上,时不时的丢出一首小诗,也时不时的写一些关于《楚辞》的文章。大概是他对屈原有特殊的感情,也或者是他对屈原了解得比较深刻,大多数的文章都和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怀沙和季羡林老先生也有着不俗的交情。季老也说过他和文怀沙的年龄差不多,季老是出生在1911年,从这里来说,他的年龄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他和季老的性格不同,季老一生为人低调,总是俯首案前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去深入地发掘,希望能够给后世子孙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文怀沙为人却高调得多,总是穿梭于全国各地,喜欢登上各大高校的舞台,个性张扬的对自己在文化上的见解高谈阔论。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各种文化论坛,总能看到文怀沙的影子,而只要他出现,大概总要来一段关于楚辞研究的心得。
往事如烟,翻开曾经的记忆,只要找到文怀沙的相关话题,总能看到他挥毫泼墨留下的诗词。这一点倒是让他的学生范增得到了真传,似乎各地都能够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学校的读书馆,还是企业单位的名称,总是能找到他的身影。
平心而论,文怀沙在文学上的影响力确实要与之年龄相仿的钱钟书、季羡林、艾青等人差得有些远。在他们同辈当中,能够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甚至是屈指可数。但不得不承认文怀沙在文学上还是有着一定造诣的,也培养出了几位得意门生。
像前文提到的范增,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等人都出自于文怀沙的门下。而且翻看部分史料能发现,无论是钱钟书先生还是季羡林先生都对他有着比较高的评价。而且文怀沙和郭沫若也是多年的知己好友。与这些人为伍,若是腹中没有点文墨,没有点知识,恐怕是很难融入其中的。
当然在08年掀起风波的时候 ,关注点无非是评断他称不称的上国学大师而已。从他的作品或是学术研究的文章上来说,或许国学大师这个桂冠对于他有些太重了。
就连被国人认可的季老都不敢承受其重,想必,文怀沙更是担不起来,但也不能否认,他在文学上还是有着一定造诣的,至少要比当下社会中那些假道学,伪专家要强的多。
斯人已逝,两年半前,文怀沙以108岁的高龄,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激扬文字的红尘世界。
也许带着争议,也许带着不堪,但这一切都在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俗话说盖棺定论,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该有的尊重,就让那些事,都随着风一切远去吧。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
(导读:19世纪末,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自然感染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而真正把“国学”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创办《国学报》
曾仕强:整部《易经》,实际上,它只是讲了“3个字”而已。记住这3个字,你的一生不会犯大的过错,不会走过多的弯路,不会一事无成,不会抱憾终生。第一个字是: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人生前进的方
2020年年初,有位“国学大师”在网络直播间横空出世,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键还能免费为大家预测全国高考作文,坊间称其为“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本名章檬,广东人,学历仅为大专,毕业后,一直在老家的一家眼镜厂打工。2019年的冬天,命运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中国曾经有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诸如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赵元任他们都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一、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又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国学号,连历法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来忽悠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讲的内容有真有假,用真的部分来增加可信度,然后再使用一些春秋笔法来混淆概念。首先,咱们的“农历”确实是“阴阳历”,而不是单纯的“阴历”。但中国人
他是国学大师,在短视频平台很容易刷到他。他手捧易经这本大书,曾经预言过2020年的疫情灾祸。他曾上过百家讲坛为观众系统讲解过易经。 他就是曾仕强,一位国学大师。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江湖混子,有人却认为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师,为推动易经的发展做出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不过可惜的是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一本《周易》。《易经》其内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
提到曾仕强很多人十分熟悉,尤其是对《易经》感兴趣的人。因为曾仕强是著名的“易学家”,更是被誉为“国学大师”。不过大家对曾仕强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混子,假借国学来赚钱;有人认为曾仕强是实实在在的国学大师,推动了人们对《易经》的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我们的国学热逐步恢复盛况,说到国学,近年来影响巨大的有三位大师。分别是南师、曾师、倪师,三位均在近10年过时,但如今各大网络平台都是三位大师的言论视频。说到这三位,有的人说:“是国学大师”!有的人说:“是江湖骗子”!其中
刚刚浏览了被南怀瑾大力吹嘘的《弟子规》,不知道是否因为大数据的副作用,我在刷抖音老是能看见曾仕强。南怀瑾与曾仕强可能属于同一类人,所以系统才会作大数据推荐?曾仕强按照我的习惯,我一般但凡刷到曾仕强都是立即就走的,不留一点评论,不愿意多看一秒
12001年,已经90岁高龄的季羡林不幸同时患上两种癌症——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癌症引发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饮食、睡眠乃至正常的生活。彼时,季老的身体因病情而浮肿到面目全非,以至于旁人已经难以辨认,这还是大家熟知的季羡林么?当所有人都在为
前言: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曾将吕思勉、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可以说,吕思勉、钱穆、陈垣、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可是这样的学术巨子,其实也曾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受的暴论。比如吕思勉。国学大师吕思
1好心态。很喜欢一句话,也是我的“养生座右铭”: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国学大师”南怀爱瑾先生是个养生达人,他的第一个养生秘诀,就嗯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心态呢!他认为,内心常常处于安宁、平衡的状态,自会有祥云缭绕,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