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9:06:18 | 浏览:1654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在香港逝世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饶宗颐学养广博而专精,他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至百岁高龄仍笔墨挥洒不息。
春天的告别——饶宗颐最后的日子
“饶公今日凌晨在睡梦中安详离世,无疾而终。这对于百岁老人来说,是一种福气。”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感慨地说。他透露,饶公的家人和朋友们正在商量安排后事,暂定2月28日举行悼念活动。
一代通儒饶宗颐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华人社会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追忆:“辛苦待舂锄”,百年不休
香港各界人士纷纷追忆并赞誉他:终其一生,从求学问道到处世为人,都没有背弃文人应有的风骨与修养。
各界人士对饶宗颐逝世深表哀悼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按农历计算享年101岁。各界人士对他的逝世纷纷表示哀悼,对其一生在学术及艺术领域的造诣和取得的成就表示敬佩。
张毓鸣:(原名张跃明)字无为,号无为大师。1969年出生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长白山脚下,自幼酷爱周易。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 后师承易缘阁易宣呈门下,得易氏姓名学和八宅风水真传。后又把台湾张氏姓名学、香港杨氏姓名学和易氏姓名学融合一体,自成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易中天老师如今已经慢慢退居到了二线,但文化这东西的影响力是时间越久反劲越大。易中天在了解国学文化的学者们的眼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性,可别看老爷子如今慢慢退出了媒体的视线,但人家还是不错的国学代表人物。和于丹一样,易中天曾经的授课也深受大家喜欢
父爱如山般深沉,如海般宽广。正如梁凤仪书中所写那样,父爱是一种沉重又有力的爱,它默然无声,支撑着孩子走过低落与辉煌。然而,并不是所有父子间不能将这种爱传达到位,这世上有太多父子反目的情节。季羡林是我国知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在学界他是泰斗,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被严重滥用的词汇,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似乎随便拎出来一个文人,都敢叫“国学大师”。但实际上,在学界真正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学者并不多,而黄侃则是其中翘楚,可谓举世公认,含金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关注:有竹居 无垃圾1、王国维2、梁启超3、章太炎4、胡适5、冯友兰6、梁漱溟7、陈寅恪8、马一浮9、钱穆10、 季羡林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
【精读君曰】很多人不理解,国学到底有什么用。实际上,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是人类最有价值、最高哲学的书。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人不仅在文化素养上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还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