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19:07:39 | 浏览:1882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7日电(记者 上官云)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引发各界哀悼。由于学识渊博,他曾被钱锺书先生称为“旷世奇才”,被学界尊称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但可能大家并不知道,这位学者在得益于家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是“自学成才”。
资料图:国学大家饶宗颐出席画展开幕礼。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1917年,饶宗颐出生在广东潮安。父亲饶锷亦是知名学者,在家乡建起了藏书楼“天啸楼”。少年时,饶宗颐觉得学校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躲进“天啸楼”自学,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打下了深厚传统文化基础。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饶宗颐曾风趣地说,自己是“命里注定要去做学问”。
约十六七岁时,饶宗颐开始整理父亲饶锷的遗著《潮州艺文志》,慢慢崭露头角。此后,饶宗颐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并于1965年至1966年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将治学领域不断拓展、延伸,最终成为学界泰斗,被誉为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
资料图:饶宗颐。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之所以有如此美誉,是因为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称得上是贯通古今、涉猎广泛:从夏商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几乎无一不精;甲骨文、梵文、楚汉简帛……几乎无一不晓。他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文字,先后出版著作几十部。
此外,饶宗颐还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并出版了专著。1962年,饶宗颐获得法兰西汉学院颁发的“儒莲汉学奖”,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他也因此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同时,饶宗颐亦精于敦煌学研究,正是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成为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而他独立出版的《敦煌白画》一书,则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学术成就上的耀眼光芒,并没有掩盖饶宗颐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古琴,还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学精深的研究,同样体现在书画作品之中:饶宗颐所绘荷花素有“饶荷”之称,以自然的荷花姿影为其形,以古人的墨笔荷花为其韵,以心中的清涟高洁为其神,即成“饶荷”之貌。
资料图:饶宗颐在广州参观“紫石风华(砚)、修心养德(琴)、怡心雅茗(壶)”展览。中新社发 陈骥旻 摄
为何如此喜爱荷花?饶宗颐曾说过,那是因为父亲为他取名“宗颐”,就是希冀他宗法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而周敦颐一生喜爱荷花。
虽然光环无数,但一向淡泊名利的饶宗颐却不以为意,他曾说过,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2003年,饶宗颐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一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奔忙,从不懈怠。
2018年2月6日,101岁高龄的饶宗颐与世长辞。消息传开后,很多网友自发在网上进行悼念,有人将他称为“未曾谋面的老师”“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有人写下了“世上已无饶宗颐,天上又多文曲星”语句送别,痛惜之情不言而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网友所说,愿这位国学泰斗一路走好。(完)
易学文化是国学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以正统学术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历代政治文化舞台。《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称为国粹。在当今繁荣万象的现代社会,更需加强《易经》理论知识,
台湾作家杨照在微博上说:“被问到台湾有谁能评论南怀瑾,我只能回应:‘难啊,他最近二十年在台湾几乎没有读者。’台湾知识界这点评断能力幸好还有。”香港作家廖伟棠也说:“南大师这些事,港台知识界皆知。这就是为什么大师去世一事在港台几无反响,因为我
1925年9月9日,清华学校举行新学年开学典礼。这一年,对“清华”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一年。因为“清华”正经历着从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向一所真正大学的过渡。在这个方兴未艾的过渡期,清华出现了一个既不属于留美预备班,也不属于大学部的学术机构——清华国
他是国学大师,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他一生狂傲狷介,脚踢蒋介石,口骂沈从文。他吸食鸦片,解放后又彻底戒除。这个其貌不扬,消瘦羸弱的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刘文典,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研究庄子的专家。曾历任北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文怀沙、曾仕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显学”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国学大师”,这是一个被严重滥用的词汇,尤其是在民国时期,似乎随便拎出来一个文人,都敢叫“国学大师”。但实际上,在学界真正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学者并不多,而黄侃则是其中翘楚,可谓举世公认,含金
小编按:国学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搞了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十大国学大师”按票数分别为: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王国维当选国学大师第一人,第二是钱钟书,第三是胡适。鲁迅入选,而且排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本姓爱新觉罗,其远祖弘昼为乾隆皇帝之弟。始祖弘昼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封“和亲王”。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夜狼认为这句话和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异曲同工。一所名校能称之为名校,那是因为曾经有名人在此留下足迹和辉煌。也同时留下故事。清华从一所“清末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