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一位火爆一时的国学大师,其水平到底如何?

时间:2022-12-14 19:09:47 | 浏览:1825

“师”者一词古已有之,韩愈的《师说》中就曾有这样的描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所以,从古至今,老师的地位都很崇高,不仅有“

“师”者一词古已有之,韩愈的《师说》中就曾有这样的描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

所以,从古至今,老师的地位都很崇高,不仅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肯定,还有“为学莫重于尊师”的敬重。而能够被称为“大师”的人物,更是受到社会的景仰,国家的重视。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众多星辉闪耀的“大师榜”里,有一位“大师”却在演讲教学时被学生轰下台,后又因“耍大牌”“怒斥助理”,使“大师”的滤镜破碎,跌下了神坛。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猜出了她的名字,没错,她就是于丹,曾经火爆一时的“国学大师”。

虽然她已经淡出江湖多年,但是她的传奇故事依旧被大家津津乐道。有人惋惜她才华的埋没,希望她可以重回大众视野;也有人指责她盲目地伪装,认为只重利益抛弃学术,是个不折不扣的“艺人”。那么这位褒贬不一,话题犹在的于丹女士,她的水平究竟怎么样呢?

成名之路

于丹,1965年6月28日出生,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自1989年7月开始参加工作,一年以后就已经活跃在影视传媒业,属于较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她获得了更多卖座的资源。

不仅先后在影响力颇大的《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中担任撰稿,还成功地搭上当年炙手可热的综艺节目《正大综艺》和《环球》,甚至连2001年的申奥片策划也有她的参与。

这样的履历放在一般人身上已经是难得一遇,而她的优秀还不止于此。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职,是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副主席,还担任了国家电视台和多家地方台的首席策划顾问……她的职位和社会履历多达几十项。

或许是她的优秀和努力感动了上天,在影视文化圈活跃了快20年的时候,她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机遇——《百家讲坛》。

在这个集结了众多名家讲师的节目里,于丹用通俗易懂,新颖不失活力的语言风格,将中国的儒家故事和道家思想生动地描述出来,让很多此中的“门外汉”也能领略一番大家的风采和国学的魅力。

因此不出所料,于丹火了,她的讲学风格被众多的人群追捧,不仅在中国境内开设无数场讲座,国外的知名度也是不断地攀升,一时之间,于丹成了“国学大师”,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新的具有代表色彩的人物。

各大卫视的节目都以请到她为荣,仿佛只要有了她,节目的文化层次就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收视率也会多一层保障。所以,那时候只要稍稍和文化沾一点边的节目,都会看到于丹的身影,都会听到她生动又传神的语言。

而她也不负大家的所望,再接再厉,迎头赶上,发表了众多炙手可热的文章和著作,在“2007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于丹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了作家富豪榜上亚军的宝座。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冠军是《小时代》系列的导演郭敬明,比于丹高出40万;季军则是同样在百家讲坛出名,把三国讲得惟妙惟肖的易中天,不过相比于于丹的千万级收入,易中天则平易近人许多,只有680万而已。

当然,作为一个国学研究者,这样的收入已经是顶级系列,足以被载入相关史册。这也激励了无数的文学和艺术工作者向她看齐,把她当作自己的偶像。试问有几个人不想名利双收,不想成为现象级别的人物呢?于丹就为他们开了一个好头。

也正是由此,于丹开始了她叱咤风云的5年,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文化新星。甚至在她最鼎盛的时候,还当选了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十八大的代表。她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还获得了来自国家政府的肯定,让她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不过物极必反,月满则亏,这样夺目的成就终究不会持续太久,2012年冬季,于丹也迎来了她人生中最大的寒冬——北大被轰事件。

跌下神坛

2012年11月17日,在北大百年大讲堂里举办了一场昆曲表演,上台的都是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台下的观众也是人潮如云。而于丹作为特邀嘉宾在着装上似乎与这个场合严重不符,不仅穿了短裙,还配上了丝袜和高跟鞋,将浓郁的艺术氛围破坏得一干二净。

最后在表演结束之时,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发言,于丹刚刚开口讲了一句:“我先代表大家向各位老师深深鞠躬。”台下就有人大喊让她下去,场面十分难看,无奈之下于丹只留下一句:“把所有的敬意都留给老艺术家”就匆匆下台。

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在眼中,关于于丹被轰下台的视频和文章一夜之间传遍网络,刚开始还有很多网友力挺于丹,她本人也在第二天上午连发三条微博解释,似乎看起来这件事情能够慢慢平息下去。

然而于丹的走红已经触碰到了很多人的利益,也让很多不喜欢她的人积怨已久,面对此时的大好时机又怎么甘心就此放过,于是关于于丹的黑料一条接一条地被爆出。

其中最让人感到气愤的就是作为一个中国国学文化的传播者,于丹的形象应该是知性大方,谦和有礼的,可她在成名之后却有些“飘”。

据说她每次出国演讲都必须要住五星级酒店,更有甚者,有一次因为对酒店的环境设施不满意,在三天之内连着换了三家酒店,对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是十分恶劣,大吼大叫,一点学者风范大师风范都没有。

这放在国内的明星身上,都是一个污点,更何况是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出国讲学的大师于丹,虽不至于抹黑全中国,但是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让他们对我们的文化,对国民素质产生质疑。

而且,墙倒众人推,一波有证据的黑料爆出,就会有另一波空穴来风的恶意揣测,饶是于丹再会演讲,也抵不过大众的唾沫。于是为了躲避风波,人前侃侃而谈的于丹教授逐渐隐没人海,很少再有关于她的消息。

就这样,曾经作为无数的偶像,无数人为之倾倒的所在,于丹彻底从神坛跌落,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叫“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如今的于丹已经55岁,没有了大师的光环和网友的谴责,逐渐过上了一个平凡人的日子,在她日常的微博中,不是分享一些好的读书篇章,就是晒一晒日常生活,和邻家有文化的阿姨没什么两样。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未尝不好,静下心来的她相反可以更好地读书治学,丰富自己的内在,不必再为繁华利益蒙蔽双眼,真正走向一个大师的境界。

关于于丹事件的思考

其实于丹的事例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果真的没有读懂《论语》《庄子》,真的对国学一知半解,那么她不可能有昔日的成就,不可能在淡出大家视野之时还有几百万的微博粉丝。因为她可以迷惑大众,却不能迷惑所有的学者和政府。

然而,盛名之下不负实际亦是她的写照,她确实有文采,有超高的文化知识,但是所谓“大师”的境界,博古通今的高度,并不是一朝一夕,被人追捧就能达到的。所以前期她的文化输出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知识的传播,而到后期,则掺杂了太多的水分,越发地没有营养。

最主要的,她除了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传媒工作者,她的讲学之所以通俗易懂,能够博得更多的眼球,恰恰是她的工作性质所决定。

这就好像一个大学生家教可以将高中的物理讲得明明白白,而换作一个真正搞科研的物理学家,可能将补课的高中生弄得云里雾里,一片迷茫。是物理学家名不副实,大学生太过天才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所处的行业不同,思维模式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

于丹就像那个大学生,虽然自身的素质修养并没有达到合格的标准,但是她知道高中生也就是广大看客观众需要的是什么,喜欢又容易接受的方式是什么。所以她能取得超出自身水平的成就与名声。

而那些往往有大智慧,高研究水准的真正大师,欠缺的就是这一点,有十分的水平,日常也不过显露一二,让人根本不觉得他有多厉害。

唐朝宋朝总共600余年的历史,一共出了不过八位文学大家,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我们看来如同神一样的人物,不过也只是混了个“著名诗人”,和成“家”的距离还有很大。

于丹的成名似乎并没有那么名不符实,至少在早期的时候,她确实为国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出了不少力,激励了很多这方面人才的成长。

而且若是于丹可以潜心修学钻研,补足自己的知识的亏欠和短板,依旧可以将功补过,用无可撼动的扎实功底和个人魅力,将国学的博大与风采更好地传播,成就一段新的佳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很多人上学伊始就学过,也天天将它挂在嘴边,可真正践行去做的,却没有几个。

如果是一名普通人,不这么做会让他话语的信服力大打折扣,从而被其他人疏远;如果是一名老师,不懂装懂胡乱教学,会误人子弟影响他人一生;如果若是一名公众人物,则会迷惑万千群众,影响一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公信力。

我们研究《论语》,研究孔孟,老庄之道,不是体现我们有多懂,有多会,而是为了从中找到可取之处,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生活,社会的发展都更加地和谐向上。

与到处宣传演讲相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更应该被推崇,被赞誉。这不需要大师,也不需要男神女神,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可以做到,都可以实现。

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大师不用追捧也能走进大家的视野;跳梁小丑再三蹦跶,也终究会退出历史的舞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海晏河清,盛世繁华。

有时候,学会藏拙,学会收敛锋芒会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机遇,而过于求成,过于追求世俗名利反而会丢失自我,步入深渊。

最后,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努力坚持,努力完善自己,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得到!

相关资讯

国学易经大师朱昱成在焦作市龙洞德鑫农庄隆重举办收徒仪式

易学文化是国学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一直以正统学术的身份和地位活跃于历代政治文化舞台。《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称为国粹。在当今繁荣万象的现代社会,更需加强《易经》理论知识,

备受争议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小学肄业被李敖骂骗子,95岁终老太湖

10年前,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去世,南师一生弘扬中华三教百家,为人格外谦逊,生前对自己的评价用了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听过南师的课或者看过他的书的人无不感叹他的知识渊博、博古通今,讲起深奥的内容却能深入浅出很容易听懂。尽管南怀瑾只有

国学大师曾仕强谈鬼神论:鬼不存在!我14岁在日本看到了真相

文|祯懿笔记编辑|祯懿笔记【前言】从古至今,关于鬼神之说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虽然如今已经是科学社会,不提倡鬼神迷信之说,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自称曾经见过鬼,这其中就包含了我们的“国学大师”曾仕强。他曾自述:14岁时,在后院枯树旁见到一抹白色

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说起现在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胡适。胡适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与鲁迅齐名。但实际上,有一个人,他初见就用一个问题难住了胡适,“适之无以对”,这个人就是钱穆。作为“史学四大家”,钱穆一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的学

国学大师季羡林谈学习与成长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就像一颗悬挂天空的恒星,会自动持续发出温煦的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就像这颗恒星,用一生求学的精神,成就不凡的科研成果;用读书,照亮不安的世界。由季老生前亲自指定的弟子,社科院原研究

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无冕的国学大师

近年来,“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国学班”、“国学院”遍地开,“国学大师”满街走。于丹、易中天、李零、文怀沙、曾仕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孔子学院”开到了非洲大陆……短短数年间,国学由书橱里的“古董”,一跃为“显学”

盘点民国时期的十大国学大师,谁才是当之无愧的NO.1?

作为西学东渐和全盘西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几千年来被视为稀松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并被冠以“国学”的称谓,国学大师因此应运而生。那么,在民国时期都有哪些举足轻重的国学大师呢?今天,达摩君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民国时期的十大国学大师

十大国学大师评选,这个榜单和排名,您怎么看?

小编按:国学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搞了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十大国学大师”按票数分别为: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王国维当选国学大师第一人,第二是钱钟书,第三是胡适。鲁迅入选,而且排

郭沫若凭什么入选国学大师?

谁是当今中国「十大国学大师」?15年前,由中国最高学府和知名网站发起了关于谁是你心目中国学大师的评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锺书入围。这一评选曾在当年引发广泛争议,很多人认为鲁迅、郭沫若算得上

患过两种癌却高寿98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长寿之道,只有三不

季羡林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说起季羡林,很多人都知道。他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还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有成就的。但更多的人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吉他培训网东鹏瓷砖资讯网德夯苗寨旅游攻略龙岩头条新闻网德天瀑布旅游攻略同城鲜花配送网睡眠健康知识网中华家谱族谱网冰岛旅游官网青海旅游网流浪地球2影评网创业板股票指数张员瑛歌迷网下午茶文化网桂林旅游网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十二生肖取名用字宜忌、猪名字女宝宝取名、属猪女孩名字大全洋气、属猪取名禁忌偏旁、属猪起名忌讳的50个字、属相猪取名不宜用的字、属猪取名禁忌、属猪起名宜忌用字、十二生肖起名大全、生肖起名大全免费、宝宝在线起名器、在线起名神器网站。
猪宝宝在线起名器 cecezi.cn ©2022-2028版权所有